見域工作室致力於推廣新竹市的歷史文化與城市議題,就在「隔壁」的新竹縣芎林也有著致力於社區營造,
傳承造紙工藝的「紙寮窩」團隊。
本次受到「大島台灣」的邀請,參與《手抄祈福A Trip for Blessing小旅行》的試玩,
以最熟知地方的「島引人」取代一般旅行社的導遊,
帶領旅客貼近在地觀點與在地知識,並以親手造紙到燒化金紙的過程呈現台灣傳統民俗文化。
早上八點半下著小雨,我與夥伴一同騎著摩托車前往鄧雨賢公園集合,「紙寮窩」的劉大哥與楊大哥正在熱烈地和大家聊天。
大家到齊後,島引人劉大哥從鄧雨賢公園開始講起,前往紙寮窩的路途上沿路談論芎林的歷史,
在清同治時期建立的文林閣稍作停留,解說歷史與象徵意義。穿過文林閣後方小路,
來到芎林國小操場旁的涼亭中,觀看劉大哥準備的紙寮窩介紹影片。
在芎林國小涼亭中觀看紙寮窩介紹影片(約30分鐘)
觀賞影片結束後,便前往在文林古道旁的紙寮窩聚落。紙寮窩是乾隆年間遷台的劉姓氏族聚落,這裡遍佈著桂竹林,因此發展出竹紙產業。隨著造紙機械化大量生產的技術發展,民國五零年代竹紙產業就隨之停止,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才再次以傳統生產流程製作竹紙,九十七年成立「紙寮窩造紙工作坊」欲傳承和推廣造紙文化。進入紙寮窩後,豐富的自然生態讓劉大哥滔滔不絕地解說植物資源,從可作為鈔票紙的構樹、小綠葉蟬喜愛的黃梔葉到製紙的桂竹。走到特定地點時,還會拿出iPad中的老照片做出今昔對比,驕傲又浪漫地呈現他的家族記憶。
劉大哥解說資源
到達紙寮窩造紙體驗的工作坊後,由楊大哥負責解說與示範如何動手造紙。
當天的DIY並非古法,而是以簡單的方式體驗自己製作出金銀紙用紙的粗紙。
紙寮窩工作坊
塑膠箱中盛裝著已經先行浸泡石灰軟化後,加以輾壓而成纖維糊狀的竹料紙漿,用木篩框搖勻盛起,此步驟最需要技巧,大家都再三嘗試才能獲得均勻又不過厚的紙漿。倒蓋在木板上,以抹布細細按壓將水分壓出,待最後的烘乾就成為可做為金紙的竹紙。當天因烘乾機故障,劉大哥便和其他工作人員辛苦地用吹風機吹乾,才恰好趕上拓印金紙的行程。
紙寮窩造紙DIY過程
在紙寮窩製完紙後,劉大哥起意帶大家前往阿娟飲食店享用客家小吃,用餐完後再搭上車前往竹南的「福祿壽工房」。小小的住家中有著收藏家張楊的金銀紙蒐藏,並由他解說台灣民間信仰與金銀紙的知識。接著他拿出一個約B5大小的金紙印模,以版畫的方式讓大家拓印在上午在紙寮窩製成的竹紙上。
張揚解說拓印過程
原定的行程是要帶著拓印好的金紙前往龍鳳宮燒化,但當天下著大雨,又不巧遇到廟會,因此這個行程便沒有進行。雖然安排上有許多突發狀況,但以親手製紙到燒化金紙作為台灣民俗文化特色的推廣,著實是不錯的想法與體驗。
傳承造紙工藝的「紙寮窩」團隊。
本次受到「大島台灣」的邀請,參與《手抄祈福A Trip for Blessing小旅行》的試玩,
以最熟知地方的「島引人」取代一般旅行社的導遊,
帶領旅客貼近在地觀點與在地知識,並以親手造紙到燒化金紙的過程呈現台灣傳統民俗文化。
早上八點半下著小雨,我與夥伴一同騎著摩托車前往鄧雨賢公園集合,「紙寮窩」的劉大哥與楊大哥正在熱烈地和大家聊天。
大家到齊後,島引人劉大哥從鄧雨賢公園開始講起,前往紙寮窩的路途上沿路談論芎林的歷史,
在清同治時期建立的文林閣稍作停留,解說歷史與象徵意義。穿過文林閣後方小路,
來到芎林國小操場旁的涼亭中,觀看劉大哥準備的紙寮窩介紹影片。
觀賞影片結束後,便前往在文林古道旁的紙寮窩聚落。紙寮窩是乾隆年間遷台的劉姓氏族聚落,這裡遍佈著桂竹林,因此發展出竹紙產業。隨著造紙機械化大量生產的技術發展,民國五零年代竹紙產業就隨之停止,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才再次以傳統生產流程製作竹紙,九十七年成立「紙寮窩造紙工作坊」欲傳承和推廣造紙文化。進入紙寮窩後,豐富的自然生態讓劉大哥滔滔不絕地解說植物資源,從可作為鈔票紙的構樹、小綠葉蟬喜愛的黃梔葉到製紙的桂竹。走到特定地點時,還會拿出iPad中的老照片做出今昔對比,驕傲又浪漫地呈現他的家族記憶。
到達紙寮窩造紙體驗的工作坊後,由楊大哥負責解說與示範如何動手造紙。
當天的DIY並非古法,而是以簡單的方式體驗自己製作出金銀紙用紙的粗紙。
塑膠箱中盛裝著已經先行浸泡石灰軟化後,加以輾壓而成纖維糊狀的竹料紙漿,用木篩框搖勻盛起,此步驟最需要技巧,大家都再三嘗試才能獲得均勻又不過厚的紙漿。倒蓋在木板上,以抹布細細按壓將水分壓出,待最後的烘乾就成為可做為金紙的竹紙。當天因烘乾機故障,劉大哥便和其他工作人員辛苦地用吹風機吹乾,才恰好趕上拓印金紙的行程。
紙寮窩造紙DIY過程
在紙寮窩製完紙後,劉大哥起意帶大家前往阿娟飲食店享用客家小吃,用餐完後再搭上車前往竹南的「福祿壽工房」。小小的住家中有著收藏家張楊的金銀紙蒐藏,並由他解說台灣民間信仰與金銀紙的知識。接著他拿出一個約B5大小的金紙印模,以版畫的方式讓大家拓印在上午在紙寮窩製成的竹紙上。
原定的行程是要帶著拓印好的金紙前往龍鳳宮燒化,但當天下著大雨,又不巧遇到廟會,因此這個行程便沒有進行。雖然安排上有許多突發狀況,但以親手製紙到燒化金紙作為台灣民俗文化特色的推廣,著實是不錯的想法與體驗。
這趟旅程以在地觀點和職人現身的方式作為旅遊引導,能讓旅客不只是過客,更能直接接收不同土地和人的的特殊情感
也期待大島台灣未來如何轉化「島引人」的解說與情感給不甚了解台灣文化和中文的外國旅客理解。
撰文:見域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