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讀者都有過相似的經驗,看到路上瘦弱的老人家費力地載著或推著一車比自己還高的回收車,猶豫著是否要過去幫忙的當下,卻又突然想到等下還有事,或是自己力量太過渺小,可能幫不上什麼忙,會不會一不小心還被誤認是壞人? 各種想法及情境在腦海中不斷地模擬好幾回合,最後依然轉身而去……
契機
跟往常一樣,下了班準備回家的剛勇,鼓起勇氣與婆婆攀談後,才知道婆婆的家在約五、六公里處之外, 這段記憶始終在剛勇心中糾結著,思考是否要做些什麼事。在朋友們的支持下著手實踐, 就從年輕人最擅長的「網路工具」開始。
「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」──是一個回收點地圖網站,集結群眾力量,透過網友輸入回收區域及附近地標等相關資訊,方便眾人將回收物就近拿給阿公阿嬤,省去等待資源回收垃圾車的時間,也能減輕回收者們長途跋涉的重擔。第一次號召群眾力量就受到熱烈支持,剛勇卻謙虛的回應說道: 「我們只不過是以自身能力可及之處舉手之勞罷了,真正偉大的是認同這個概念的價值,使這計畫從幼小的苗茁壯而成的眾人。」
有了大眾的支持與更多力量的注入,石頭湯計畫、街賣者計畫應運而生。
其中,「石頭湯計畫」是收集過剩的食材,並召集大眾一同烹煮與有需要的人分享。經過調查後,其實台灣有許多良善的社福團體定期供餐給街友,基本上是不會挨餓的,仍繼續做下去的原因是為了「帶更多人到街頭上」,讓更多人注意這群街角弱勢族群。
平常因陌生害怕不敢任意交談的人們,卻能因分享食物而建立連結。人在吃飯時是最沒有防備心、最好交流的時刻,像是Eateghter就是一款以餐桌配對一起吃飯而爆紅的交友軟體。從不敢靠近街友到彼此建立關係進而交談,互相了解,給予更多同理心。更有參加過石頭湯計畫的人與冠蓁分享心得,說自己再也不會害怕瑟縮在街角一隅的身影,可見得這樣的活動對社會影響力還是很深遠的。
「街賣者計畫」則由人生百味團隊親自挑選台灣在地良善產品,藉由重新設計包裝為街賣者去汙名化、去標籤化。其實街賣者沒有什麼不一樣,消費者更不需要出於同情或善意而購買不需要的產品,讓街賣者成為台灣分享善意的一片風景,販售的是有趣、有價值且吸引人的優良產品,不僅讓街賣者更有自信與大家分享自身對台灣在地產品的驕傲,更能創造街頭上人與人之間的溫馨交流與互動,帶來的互信與愛的力量都讓我們更加喜愛這片土地。
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「不了解」,所以在心中加入無知的想像與臆測,更在媒體斷章取義的報導下使人更加恐懼,反倒成為黑暗區域,讓人怯步。因拾荒阿婆的契機,讓剛勇進入到這個未知領域,推翻心中的那道高牆,構築了一座橋樑,讓更多人得以一窺究竟,促進社會共存共生概念,讓社會黑暗底層得以與社會對話。寫到這邊,想問讀者,你關心什麼樣的社會議題呢?
撰文:李映瑜